导读:近期,DeepSeek发布了V3最新版本:DeepSeek-V3-0324,科技圈一片炸裂!
首先,DeepSeek在代码、数学等能力上又有了质的提升。
一位海外AI博主称,V3的代码能力已经能够和Claude Sonnet 3.5一决高下。
要知道,后者一直是AI编程效果最好的大模型。
除了能力炸裂,DeepSeek-V3还延续了超高性价比。
比如,V3的输出价格为每百万tokens 8元,而open AI最新的o1-pro定价则达到了每百万tokens 600美元,是V3的500倍以上!
实在是太太太离谱了。
那为什么说,V3的发布意味着中国软件行业离颠覆,又近了一步呢?
这要从三个角度去看。
首先,“AI编程”对软件行业有着极深远的影响。
标准化软件存在的最大意义,就是节约开发成本——毕竟买一套成熟的软件,可以节约80%的开发工作量。
但问题是,如果开发的成本降低了90%呢?
那么甲方就会更多的倾向于采用自研。
从另一面来看,这对于软件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。
因为它意味着软件公司可以给甲方提供更为个性化、性价比更高的服务。
以前,软件项目经理最首要的工作任务,就是控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,从而减少二次开发成本。
而随着DeepSeek能力的飞跃,二次开发的成本越来越低,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成本也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。
这就意味着甲方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,而软件公司也能赚到更多的收入。
这对于软件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。
第二,AI将加速在B端的渗透
前段时间DeepSeek大火,无数企业私有化部署DeepSeek,到现在,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呢?
我做了一些调研,结果不是特别乐观。
首先就是很多私有化部署都是割韭菜,效果不如官方网站,员工不愿意用。
其次就是实际落地效果堪忧。
比如AI问数:给领导演示还行,真正用起来根本不敢信。
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?
首先是短期的泡沫肯定存在,比如这种一窝蜂的私有化部署。
更重要的还是2点:
1)大部分中国企业在线化程度不高
说白了,AI训练的核心是“在线数据”,而最能发挥AI价值的也是“在线场景”。
这也是为什么,吃到AI第一波红利的企业,必然是互联网平台,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“在线数据”,以及最多的“在线场景”。
但是,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传统企业,他们连信息化建设都没完成,AI时代还需要抓紧补课。
2)AI本身还存在缺陷
比如AI的幻觉问题,一直都是AI在B端落地最大的困扰。
但是,DeepSeek V3的发布,再一次证明AI还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化:能力越来越强,成本越来越低。
这就意味着,也许在不久以后,AI智能体这种全新的软件形态,就会彻底颠覆掉现有的软件形态。
第三,中国软件出海会加速
中国软件公司为什么不赚钱,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老在国内内卷,没有打开海外市场。
但随着大模型的出现,这一情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。
虽然中国很多头部软件公司的主体业务还在国内,但是很多新一代创业者已经借着AI的东风在海外打开了市场。
比如最近大火的Manus,其背后的创业者肖弘,就彻底放弃了国内的SaaS生意,在海外推出了AI工具Monica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而随着DeepSeek的不断进化,就意味着中国软件公司可以在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平台上,开发出世界最领先的AI智能体。
这相当于打破了SAP、Oracle多年积累的产品优势,破解了中国软件一直处于追随位置的“魔咒”,把大家拉到同一水平线起跑。
在这里,我也强烈建议国内软件公司在研发AI智能体的时候,直接面向海外市场,从一开始就避免重蹈“窝里斗”的覆辙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DeepSeek不仅仅是中国AI行业的大救星,也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大救星。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授权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